2011年4月17日 星期日

對於不想被單一平台綁死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忙碌的年代

有了智慧型手機,不能免俗的就開始 打卡(check in)了
姑且先不論 facebook 上開始有人對打卡洗塗鴉牆感到厭煩
我們來看在這個「整合」的年代,一個「重度參與」的使用者到一個地點之後要做多少事


首先,他要先打卡
再來,他想要照些照片
假如講究的人,他會用 DC 或 DLSR 拍下來之後再上傳
(寫不提 Eye-Fi 這個花俏的東西了)
不過智慧型手機的玩家幾乎就是手機照完直接上傳,還可以幫照片做 Geotagging
之後可能幫照片加個註解,出現了哪些人之類的
也可能發佈一些小感想
最後,假如照片一多,還可以整理成一篇完整的網誌文章

以上的事情,可以在不同的網站做
剛剛去查了一下才知道,「打卡」這種行為一開始是由 foursquare 之類 LBS 服務提供者創造,當然在台灣熱起來絕對是因為台灣版 facebook place 的啟用
至於傳照片你可以選擇 flickr
透過 plurk 發心得
然後完整版寫在 blogger

當然也可以全部在 facebook 做到!
就像是當年微軟在新版 Windows 加一個功能就可能死一堆公司一樣
平台業者可以做各種事情,而且一做就會對既有業者造成很大的影響
因為平台業者可以把這些繁瑣的流程「一次到位」!
而且發佈完可以給最多人看到,效果最顯著

問題是,假如我不想要全部給 facebook 做?
我照片就是想要放在 flickr
我就是只想把瑣碎心得放在撲浪
另外,facebook 目前地圖是和微軟的 bing 合作,以台灣的資料而言跟 yahoo 地圖一樣慘

但,我又不想置身於 facebook 這個主流的社群之外
所以下場就是,我在各個網站做的事情需要「同步」到 facebook
當然這樣的事情在 web 2.0 的年代,網站之間都會幫我做
只是都是最低標準的做好

所以,你也可以選擇每一件事「做兩次」
手機拍的版本傳到 facebook,DC 拍的照片傳到 flickr
facebook 打卡的時候說一點小心得
撲浪再寫一些中心得
等到回家, DC 的照片整理完上傳完,再合起來寫一篇大心得

好累啊,不是嗎?
這些工具混合起來使用
或是說,對於「到一個地方」這樣的行為來說
做這麼多事情到底有什麼意義?
一下子就會玩膩了吧...

話說回來,我之前會把去過咖啡店的照片上傳
其實也純粹只是因為買了一年 flickr pro,不用白不用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